今年夏天,暑假快到来的时候,我的表哥决定,把他最心爱的一套《智慧文丛》借给我。所以,当期末考试刚一结束,我就把它打开,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那厚厚四大本书里,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部书,不但给我了许多新的知识,而且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这里我就说说,美国作家安东尼•罗宾写的《信念》吧! 《信念》是一篇不到400字的短文。它讲的是:在30多年前,有两位年龄刚过70岁的、在日本侨居的美国老奶奶,其中一位认为,人活到了这个年纪已经是人生的尽头了,于是就开始料理自己的后事来;而另一位叫做胡达•克鲁斯的老奶奶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怎么个想法。由于各人的想法不同,后来她们的结果也不同。第一位老奶奶一事无成,而克鲁斯老奶奶则从70岁开始学习登山,在这以后的25年里一直冒险攀登高山,最后在她95岁时终于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富士山的最高年龄记录。 人是有头脑、有思想的。对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的,这种看法和想法,他们就是人的一种信念。上面说的两位老奶奶,她们生活的环境相同,但是在70岁以后的生活完全不同,这就说明了人的信念要比环境更重要。无所作为的信念,就会使人一事无成;积极向上的信念,就会使人不断前进。读了《信念》这篇文章,我联想到了,一个班级有四、五十个同学,学习的环境、条件都是一样的,但是结果却不相同,它的原因,也就在于大家的信念不同。所以,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信念,不断提高成功的自信心,那么一定会学有所成。
相关推荐
-
读《我的人渣生活》有感 人生生活与环境读《我的人渣生活》有感高一(13)班黎福清指导老师:韦海军这天,闲着没事,于是便从衣柜里取出一本一直被父亲“封杀”的网络小说《我的人渣生活》。趁着父母不在家,于是便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当放下书之后,除了我的笑声此起彼伏,在房间回荡之外,它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悲惨,...
-
蝉鸣的启示——读《一鸣17年》有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生存于南方,而我则在北方生活,所以,从小长到现在,我从未见过蝉,更别说听蝉叫。而今日,偶然从《新周报》上读到一篇名为《一鸣17年》的文章。讲的是每一只蝉,从卵里出来之后,要在地下生存17年,17年后,它们会爬到地面上,才能成为一只真正的,会鸣叫的蝉。我对昆虫学并没有多少了解,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