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灿烂的明天读《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有感五(3)班张宇杰当我重重地把最后一页书合上时,主人公阿廖沙那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的怜惜、打抱不平的精神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是俄国近代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作品中写了主人公阿廖沙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其心路历程,生刻而生动地描绘出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画卷。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形就是作者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童年的高尔基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工、面包工、佣人等。十六岁时,他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最底层,与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但他还不忘学习,抓紧一切空余时间学习、读书,从而不断地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这本书中有一段故事、几句话深深地震撼着我:“晚上大家都把蜡烛拿到寝室去了,我没有钱买蜡烛,就自己动手制作灯。我把蜡盘上的蜡油都搜集起来,装在一只沙丁鱼罐里,加上一点长明灯的油,再用棉线做成灯芯,这样就完成了。有了灯,我就可以沉浸在读书的喜悦之中了。”“书就好比一座美丽的园子,里面什么都有&hllip;&hllip;”“我只是觉得这种生活,让我有了寄托,有了奔头。”读了这些真实、纯朴的语句,使我感受到高尔基是那么酷爱学习,从书中让他明白了许多真理,他一直渴望上学,渴望着新生活的到来!我似乎对这本书着了迷,一连读了两、三遍。这时我想起了自己。我的家庭条件是不错的,父母不仅能让我吃饱穿暖,还能满足学习国画、古筝的额外要求。另外,高尔基的父亲早年去世,相比之下,他从小就少了一份父亲和亲情。他,一个才十一、二岁的大孩子,就被生活所迫外出打工被人欺负,令人怜惜,但更多的是被他那坚强的性格和对知识的热爱而感动。我好好地反醒了自己,无时无刻心中都在对自己说:“如果想让自己有个美好的明天,必须像高尔基那样付出行动多读书,勤奋学习,有坚定的信念,遇到困难不气馁。我坚信付出努力展现在眼前的将会是我渴望的灿烂的明天!”
相关推荐
-
参观有感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去参观污水处理厂和苗圃。我们先去了污水处理厂。还没进门就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然后我们去了二楼的脱水车间。向导跟我们介绍了脱水机器的功能和效率。在车间里,我看见了翻滚着浪花的污水,心里不由得佩服那些不怕脏,不怕累的工人师傅们。走出了污水处理厂,我们来到了苗圃。老师给我们介绍了...
-
雷锋的故事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一样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在《雷锋的故事》中,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这句话!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一个叫丛飞的人,他一生举办了多场的公益表演,共筹到了300多万!但他从未花过一分钱,他把...
推荐排行
-
我真想妈妈回到我身边
- 2 给灾区同学的一封信
- 3 我要推荐他
- 4 今月,落花无语
- 5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三单元:我的理想(10)
- 6 夏天我想当什么?
- 7 快乐的星期六
- 8 游泳
- 9 笑话老师
- 10 坚硬的寒冷
- 11 我的课余生活
- 12 三八妇女节
- 13 学习
- 14 我很高兴
- 15 鱼的心愿
- 16 高一优秀:S.C.Y痴心妄想
- 17 阅读身边的人
- 18 My bedroom,My bedroom范文
- 19 友谊万岁
- 20 独上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