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心理,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和提问方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把握提问的"问点",明确提问的目的性课堂提问数量不等于质量,不分析教材,不看提问对象,不讲提问效果,一味贪多图快的提问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要找出"问点",即在知识的疑难处,转折处,设计问题加以引导.比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复习商不变的规律,通过例题的学习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再设问"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的内容你能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吗"从而让学生明白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本质联系,恰到好处的让学生解决了问题.所以课堂提问"问点"要精,结构要简单合理,才能使学生明确提问的目的,更好地回答问题.把握提问的"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算理,先通过例3的图理解题意,再提问"求1/2公顷的1/5就是求1公顷的几分之几"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图发现其中的关系,再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写出计算过程,从而使学生最终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同时也通过思考理解了其中的算理.如果没有图来降低问题的坡度,学生在解决上面的问题时就会感到困难.所以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浅如深,层层推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提问的"坡度"和提问的"难度".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优化表达形式,提高提问的艺术课堂提问,教师不能只顾着提问"为什么"而应不断地改变提问的方式和问题表达的形式.使问题更接近学生,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感兴趣.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用一些答案不唯一,解法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来问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学习环境.其次,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角度的转换,使其具有新鲜感.比如"鸡兔同笼问题",由于鸡与兔的足数不同,学生很难算出来.教师如果改变角度巧妙地提示说"我命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只脚".这时学生在教师幽默的语言中发现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因此轻易地解决了问题.教师提问角度的转换,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解决了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教师的提问还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问题改为生活中的事件或故事,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后,这是提问:"学校准备给我们每位学生的课桌做一张桌布,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每张桌布要用多大的布呢全班共要用多少布全校呢"由于这个问题是学生身边的事,所以学生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于是积极主动地想要解决.这样即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能力,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总之,要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能从形式上,内容上实现艺术性.
相关推荐
-
童年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是我最宝贵的收藏,就高尔基写的《童年》这本书来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在假期中我看了不少书,对《童年》这本书最感兴趣。据我了解,《童年》是高尔基用自传体写的小说三步曲的第一部(第二、第三部《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
返老还童, 蜂鸟的奇迹“蜂鸟是唯一可以向后飞行的鸟。”“蜂鸟尽对不是一般的鸟。它的心跳每分钟1200下,每秒翅膀扇80下。假如想让翅膀停下来,10秒钟内尽对死亡。这可不是一个平常的鸟,简直就是个奇迹。”中本杰明的出生,也可以算的上是个奇迹。在一战中承受了丧子之痛的钟表匠为新建的火车站打造了一座倒转的钟,祈求上帝...
推荐排行
-
质朴中的开怀——观《麦兜响当当》有感
- 2 我想成为大富翁
- 3 读《三国演义》有感
- 4 我
- 5 棋盘山
- 6 她真行
- 7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故
- 8 家乡的“黄金季节”
- 9 学‘学乐中国’的感想
- 10 幽幽淡紫色的梦
- 11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三单元:古代文化的窗口
- 12 童趣
- 13 我与红领巾
- 14 校园的春天
- 15 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 16 一个特殊的日子
- 17 雪
- 18 分食品(数学日记)
- 19 登长城
- 20 我的老师